以“如我在诉” 守护司法初心
第一检察部 宁 芹
春节期间,电影《第二十条》在影院热映。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在一众贺岁片中,选择了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影片来观看。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言简意赅的四个字直击电影主题。两个多小时的观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该影片对法律正义的宣扬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最朴素情感的表达。
这部电影通过三条故事线来穿插讲述,一是公交车司机张贵生见义勇为救下被骚扰的女乘客,因重伤性骚扰者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是王永强为给聋哑女儿治病借高利贷,结果多次遭受债主侮辱性对待,并当王永强面侵犯他的聋哑妻子,后王永强在恐惧的状态下将债主捅刺二十几刀致死;三是检察官韩明的儿子韩雨辰在看到教导主任儿子张科霸凌同学见义勇为后,因缺乏对方霸凌的证据且不愿意道歉而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面临行政拘留。电影的结尾,出狱的张贵生死在了最后一次的上访路上,王永强因正当防卫被不起诉,韩雨辰被撤案。
在我看来,这三条故事线恰恰代表不同时间维度下的正当防卫,张贵生代表过去,王永强代表现在,而韩雨辰则是未来。曾经沉睡的“第二十条”已经被唤醒,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将成为法律工作者的一致追求。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见义勇为的公交车司机张贵生,面对校园霸凌的中学生韩雨辰,都在讲述人民朴素的情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刑法永远不能超越民众朴素的良知。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鼓励不法人继续为非作歹。正如罗翔老师在评论这部电影时所说:“法律中没有理性人,只有有血有肉的一般人。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一般人,因此要身临其境带入防卫人立场,不要对防卫人过于苛责”。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长期的司法办案,习惯了与犯罪嫌疑人打交道,严格地适用法条、遵循司法惯例似乎成为了一种最安全的做法。但是,当法律逻辑与朴素情感产生冲突时,我们又该从何抉择?这部影片给了我们答案:法律的权威理应来自于民众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法律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办案人应当“如我在诉”,在法律的框架内维护广大老百姓心中的公平正义。